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杭州日报之“故事燃气 红色印记”】人知用火 文明之苗
2021-06-24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21/06/24/article_detail_1_20210624A2217.html

因激情燃烧 而气象万千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一部能源更迭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自钻木取火点燃了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人类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现在正走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中国的能源发展同样经历了从钻木取火、柴薪到化石能源,再到清洁能源的演变过程。

中国城市燃气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上海建成的第一个煤制气厂,距今有150多年的历史。杭州燃气的发展起源于1974年,历经瓶装液化气、人工煤气、天然气时代,现处于混合能源发展时期。当前,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对能源的转型升级又提出了新的时代追求。

激情燃烧,气象万千。“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设此专栏,旨在激励能源人“不忘初心、激情燃烧”,为百姓带来“绿色诗意、气象万千”的美好生活。

文/林乾良(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原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火,燃出文明。太古之民,虽然蒙昧。其有别于兽者,则知用火、制器具、有思维也。火虽无质,然实有形。其性暴烈,烧毁万物。然控而用之,既驱黑暗与严寒,又烹美食与制器具。以故,先民遇大火则引避,逢小火则趋聚。

史前文化,学者习以器具分,中外皆然。先有石器,后有青铜。旧石器时期,自原始人起,以百万年计。其特征,为打击石器与火之应用。新石器时期,约距今五千至万年。其特征,为磨制石器与陶器之应用。由此可见,知用火否,实人兽之分野。火为人用,使人摆脱“茹毛饮血”,实为文明之先声。至于美味、卫生、照明、保暖、制器等,尚在其后也。余号瓷庐,于陶瓷略有研究。知世界各地均于距今五千至万年间,自创陶器。唯我华夏,又历印纹硬陶及釉陶终于创制瓷器于汉朝。无火,则陶瓷、青铜、钢铁均无从出,故火之于人类功莫大焉。

东西方古史中,于火为人用均多故事。希腊神话中,盛赞“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之功。其先,人间无火,生活于黑暗、野蛮之中。因彼盗火种于太阳神阿波罗处,造福万民。后为众神之王宙斯发现,暴怒如狂,将彼链缚于悬崖,受诸般苦。后因火神之仁慈,火种始得流传人间。

中国古史中之燧人氏,则较西方尤为尊荣。据《尚书大传》:燧人氏居“三皇”之首,另二则伏羲与神农。虽古史杳茫,诸说并存,然均及燧人氏则一。《韩非子》:“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据传:燧人氏姓风,今之河南商丘人。后世尊为“燧皇”、“火祖”,是我国信史之首位祖先。燧皇陵在商丘古城之西南三里许,世人以此为华夏文明之发祥地。中国文联曾授商丘为“中国火文化之乡”称号,每年均有祭祀之举。其可怪者,中国第一部字典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中,竟无“燧”字。

古圣贤之与火有关者,又有炎帝。“炎”字从双火,火之盛也,甲骨文中即有此。炎帝姓姜,号神农氏。古史上,既关于农耕、饮食,又关于医药、制陶与茶文化。炎帝与黄帝,奠定中国之文明与历史。以故,国人遂自称“炎黄子孙”。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或有熊氏。两帝均陕、豫间,古所谓中原也。

人类用火之历史,亦即文明之衍变史。考古学上,将早期人类之蒙昧史大约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即打击石器,其时人类已能有控制地利用火。新石器即磨制石器,在前阶段用火来采光、取暖、烹食之基础上,进而用来制器。泥经火烧,遂产生出陶器。在石器时代之后,也是因人类能更高度之应用火来炼矿,遂进入高文明之青铜时代。以上漫长岁月,悠悠两百万年上下,莫不与火有关,故本文以“人知用火,文明之苗”为题。

因《说文解字》无“燧”字,最早见于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之《玉篇》,称“以取火”也。自远古至今,共有三燧:木、金、石是也。《礼内则》称:“左佩金燧,右佩木燧。”注:“金燧取火于日, 木燧钻火也”。木燧由木、绳等组成,即钻木以取火之法。其法可信,然其具则湮灭而无存。金燧即金属制之阳燧。《周礼秋官疏》称:“取火于日,故曰阳燧。”虽称金,非金子,铜也。我国历代之青铜器铭文,由容庚汇编为《金文编》。

青铜器,以钟与鼎为主,故而“金文”又称“钟鼎文”。钟为打击乐乐紧,鼎为烹食器。古称贵族为“钟鸣鼎食之家”,即因盛宴必伴乐之故。古代铜镜,为青铜器中既小且精之一类。自青海新石器时代发现我国之第一面铜镜,至清代后期被玻璃取代,长达四千年历史。其中,有兼作取火用者,称“阳燧镜”。余藏研古铜镜五十余年,集镜以千计,目验十倍之。然所藏仅四具,所见亦仅廿余品,可知系希罕物也。从文献言,自宋朝王黼《博古图》至清代陈宝琛《澄秋馆吉金图》,均列铜镜多品而均无阳燧镜。后曾选所藏之唐、宋及元明间之三具阳燧镜赠杭州燃气集团之能源体验馆。至于石燧,即以打火石相击而取火,于民国初火柴(俗称“洋火”)未普遍应用时民间尚用之。此同于满族故事:勇士托阿盗天火于石,用时打出。

在农耕时代,燃料取自植物。以木为主,干草、枯芚、稻売之类皆可用之。民之四业,“渔樵耕读”四类,可知重要。汉代《说文解字》中无“燧”而有“樵”,释曰“散也。从木,焦声。”所取之燃材,称为薪。白居易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流传千古。或有用煤炭者,极为少教。至工业时代,樵、薪、炭已难以满足生活、生产之要求,人类遂以煤炭、石油代。自今日语言论之,上述两大类均属能源。若远追其源,煤炭为远古植物之遗骸,石油兼有动物,均经数以万年计之转化。可见:农耕时代之人取大自然之现货用;工业时代对能源要求更高,遂转向地球数百万年至数亿年之积累。我国汕头,1229年始用沼气。20世纪末,南方多省倡用液化石油气。笔者今年九十岁。幼时家中用禾梗、稻壳、薪、炭。成家育儿后先用煤球,继之蜂窝煤。每发炉子,必弄至灰头土脸衣沾煤。后来用瓶装液化石油。虽极便易,但也需每月一次以自行车运煤气瓶,并一步一挨运上四楼,真是苦差事。直至2001年,杭州燃气集团成立,天然气之应用始得普及,遂有脱离苦海而登彼岸之感。以故,余乐为杭燃之义工,凡能尽力处一定尽力。

如上所述,火与燃料之应用衍变史,实即能源史。有能源,才有动力,才能创诸物类。自青铜至制铁、炼钢为金属之物类。自烧泥成陶,世果各地区之先民均自己发现。唯我华夏,独创瓷器。陶之温度低,七八百摄氏度即可,瓷需高温千一两百度左右才可炼成。有质如玉、色淡雅(指青瓷、白瓷)、声如磬、形多变之优点,为中国之骄傲,千余年来远销世界各国。因此英文瓷即以China兼,至今仍然。

伟哉人知用火,实为文明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