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杭州日报之“故事燃气 红色印记”】泽中有火
2021-07-08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21/07/08/article_detail_1_20210708A1820.html

《易经》记载有“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一般指湖泊池沼。而“泽中有火”,有科学史研究者给出了一种解释,认为这描述的就是甲烷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如在申力生主编的《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一卷中写道,《周易》卜的“泽中有火”,是现已发现的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天然气(或石油)燃烧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一记载表明,在我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即3000年之前,人们就已经发现天然气(石油)燃烧现象。

说起“石油”,不得不说到一位北宋杭州人,他就是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而“石油”的命名,就是沈括给出的“定义”。约一千年前,沈括在出知延州(今延安)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鄜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在《梦溪笔谈》中的《石油》一文中,他对石油有着细致的描写: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浥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沈括找到了石油,并将其用于烟墨制造,效果极佳,他还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能够取代木炭成为新的能源,确乎现在石油大行其道。当然,他还在不经意间,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

石油“燃之极明”,人们将其采集起来盛入器皿之中,夜晚做照明之用,且物美价廉。石油的猛烈燃烧,也被人们用于军事。据记载,在五代十国,据守杭州的钱镠父子,在建国之前便从“海南大食国”得到了火油,它需要用铁筒发射,是真正意义上的兵器。当然,石油还有一些其他日常用途,甚至用在医药和医疗中。不过,石油在古代利用有限,如沈括一般认真研究的科学家凤毛麟角。

天然气和石油一样,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开采、应用的国家。在公元前206至公元25年间,中国已出现了天然气井,据《汉书•郊祀志》公元9世纪,巴库油田就已被用来生产石油,除石油外,巴库还拥有相当大的天然气储量。

杭州当下所用的天然气,多是西气东输或川气东送而来。其实,四川临邛通过凿井、开发然后利用天然气资源,比西方国家利用天然气领先十多个世纪。早期主要是用于制盐,后来到了北宋时期,随着钻井工艺的不断革新,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逐渐从盐产业中独立出来。但是,现代的天然气工业或商业应用,始于18世纪末,英国最早将天然气运用到消费市场上,给街道和家庭的照明提供便利;19世纪初期美国紧随其后,于1821年成立了第一家天然气公司,自此开启了天然气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