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杭燃故事之“故事燃气红色印记”】陶灶·青铜灶·灶画
2021-07-26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21/07/22/article_detail_1_20210722A1817.html

从人类最初利用上火开始,最基础的灶就出现了。可以推断,最早的灶具形式就是篝火。中石器时代以前,人类并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不停迁徙,多居住于天然洞穴或住在简易的窝棚里。篝火引燃,可以照明、取暖、烤肉,以满足人类生存最基本所需的功能,这篝火也是原始人类利用火的普遍方式,更与他们的“食”紧密相关,可谓最原始的灶具了。

随着住所的“高级化”,篝火可以移入住所了,火塘便出现了。这就解决了篝火难以长期保存,难以生火等问题。火塘比篝火复杂,人工修建痕迹更浓,利用了石头或往地下挖坑,作为高级些的灶具。

随着陶器的发明,人们制造出了陶灶,这可是灶具的一大革命性进展,真正意义上的灶具诞生了。它为火建立了遮挡设施,也有了聚烟排烟管道,还可很方便地架置炊具,这样就可以快速烧制一锅好菜,更加适合人们的定居生活。

青铜文化在中国发展比较早。青铜器坚硬,可塑性强,做好后坚固耐用,于是青铜灶得以飞速发展。尤其商周时期,人们住所逐渐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院落渐渐成形,定居的生活使得灶具有了固定的位置。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成熟,以青铜鼎为代表的三足类炊具在贵族中流行起来,代替了陶灶。青铜灶是青铜冶炼技术早期发展的产物,从此,人类对器物品质以及造型的审美逐渐提升。

锅台式灶是传统灶具中最早出现的复合功能灶具。到了秦汉时期,厨房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烹饪操作场所。而到了汉代,人们由对厨事活动的重视上升到灶的重视,而后发展为祭灶活动,“灶文化”也由此开启。唐代,因煤在燃烧时火力旺盛且持久逐渐被人们应用于烹饪而产生,而且煤开采容易,价格低廉,到北宋时期煤炭大量用于厨房生活中,但煤炉体积较小,火力不强,只适用于炊煮少量食物。明清时期,灶具形制较为完善与成熟,集烹饪、排烟、储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艺术之趣无处不在,哪怕是烟熏火烧的灶台。灶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艺术,当然也是“灶文化”的代表。尤其在江南地区,在砌灶时候,就会专请灶画师傅在灶头上各个部位绘上彩色图案、文字、线条及花边等,描绘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体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灶画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壁画的延伸,构图单一,风格淳朴,色彩鲜艳,线面结合,多姿多彩。

其实,我们曾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用砖石砌成的柴草灶具,燃料是木材和干草,几千年里没有明显变化,在上世纪还普遍应用,这也是许多人的儿时回忆。在灰暗的厨房,父母在灶上炒菜烧饭,孩子在灶下烧火,脸颊被火烘烤得通红,被烟呛得眼泪直流。后来,随着煤气电力的应用推广,灶具很快发生变革,涌现了燃气灶、电磁灶、太阳灶、微波炉等多种新型灶具,催生了小家电产业。

民以食为天,灶具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生活需求,其发展体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反映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些造型古朴的灶具以及灶上壁画等,也反映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