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媒体关注
【杭州日报之“故事燃气 红色印记”】从“百米”竹管输气到“万里”西气东输
2021-08-12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21/08/12/article_detail_1_20210812A2220.html

中国是最早用木竹管输送天然气的国家。木竹管作为特殊运输工具,是沿用秦汉时期(公元前200余年)输送卤水的竹木笕而发展起来的。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1年中国就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等地有火井(天然气井)。西晋张华《博物志》有“盆盖井上,煮盐得盐”的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有“以竹筒盛其光,藏之曳行,终日不灭”的记载。

公元1600年前后,四川省自流井气田不但在平地敷设管道,而且“高者登山,低者入地”,输卤水的“渡水之枧,则于河底掘沟置笕,凿石为槽覆其上,又用敞盐锅镇之,以防水涨冲激”,并有“凌空构木若长虹……纵横穿插,逾山渡水”等记载,说明当时管道地面建设的技术发展已达一定水平。由于木竹管道制作简单,又能耐腐蚀和便于就地取材,因而从古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木竹管道在中国浅气层低压天然气集输中起过巨大作用。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对于用竹管输气作为燃料有详细的描述:“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清范声山《花笑庼杂记》(1844年)记载管道输气的情况说:“一井口接数十竹者,并每竹中间复横嵌竹以接之。”可见输气的竹管已发展到多管输送和纵横衔接的分输程度。输送距离也从“周围砌灶”(《川盐记要》)的就地取材使用发展到“以竹筒引之百步千步”(《富顺县志》)的长度。

听过自贡燊海井吗?它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清朝的自贡人民早就过上了用燊海井里喷出的天然气煮饭烧卤的人生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长堰塘的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传统的冲击钝钻法施工,到达了1001.42米的深度。燊海井曾日产天然气8500立方米和黑卤14立方米。现在不少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深井钻井技术的前身,而现代石油和天然气钻井技术,实际上是对近两百年前中国技术的重现。其实,世界输气管道也经历了与中国相似的发展过程。18世纪以前,输气管道也使用木竹管。18世纪后期用铸铁管,19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钢管。输气动力开始全靠天然气井口压力,1880年,美国采用蒸汽驱动的压气机。20世纪20-30年代采用了双燃料发动机驱动的压气机给管内天然气加压,60年代开始,在天然气进出口国之间,相继建成了许多跨国管道。

20年前,天然气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事物。如今,作为一种清洁、实惠的燃料,天然气已进入寻常百姓家——160多个城市用上了天然气,“西气东输”为此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以塔里木盆地为主供气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形成横贯我国西东的天然气供气网络,打通了能源大动脉,将天然气送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