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热点
  • 行业热点
PM 2.5监测 利好天然气
2012-01-09        发布人:范叔迈    
 

PM2.5,一直是近来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无论是网络上,还是人们口中,都少不了关于空气质量的讨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PM2.5标准已经提上政府的议程,这将给我们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发展带来利好,尤其是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我整理了部分PM2.5相关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学习。

Ø  什么是PM2.5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Ø  颗粒来自于哪里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油、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导致SO2、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TSP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量也大量增加。这些一次性污染物不仅在空气中扩散并迁移到其他周边区域,而且它们在大气中还发生化学转化产生二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大气中的NOx和VOCs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和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气态SO2、NOx、VOCs便被转化成为二次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

因此,推广使用天然气能大幅减少以上废弃物的排放,是减少空气中PM2.5的有效应对措施。

Ø  PM2.5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则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Ø  国外监测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专门展示世界各地PM2.5的密度。地图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他们根据NASA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 2.5平均值的地图。 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密度,指数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Ø  我国PM2.5监测计划四步走

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该意见稿提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在《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2011年12月21日,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公布了PM2.5和臭氧监测时间表,PM2.5监测全国将分“四步走”。他表示,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而2016年则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Ø  杭州PM2.5监测情况

据杭州市环保局数据,杭州市的灰霾天上世纪70年代每年只有2天,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共计143天;2001年,杭州市的灰霾天气有12天,而从2008年到2010年,杭州每年的灰霾天数飞跃到158天、160天和129天。汽车尾气是灰霾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车辆繁忙的交通要道,灰霾情况会显得尤其严重,能见度比其他地方更低。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直接导致城市灰霾天气增加,汽车尾气污染型城市增多。

为了配合“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杭州市环境监测站在杭州已建立了7个PM2.5监测点,分别在朝晖、下沙、杭钢、植物园、西溪湿地,萧山和余杭。尽管科研已先行一步,但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目前有关PM2.5的监测数据仍不能对外公布。

但发表于2010年4月的《中国环境监测》上的一篇名为《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的论文,以2006年在杭州市云栖和朝晖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的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为样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杭州市大气中PM10的年均浓度为111μg /m3,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标准限值100μg /m3,两个采样点相比,朝晖的浓度略高于云栖。PM2.5年均浓度为77.5μg /m3,是美国相关标准浓度限值的4倍多(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年均浓度35μg /m3限值的2倍多)。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

Ø  应对

日前,杭州市已开展第七阶段的大气污染整治。据杭州市环保局透露,这一阶段将以加强工业企业废气及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监管、控制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体系并强化灰霾相关课题研究、深化环境宣传教育等六大工程措施为抓手,全面启动和大力推进市大气整治第七阶段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