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燃风采 著之明志》故事集

创业与艰难相伴 事业与甘苦同行

时间:2011年09月01日

谢灼烁同志,高级工程师,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任杭州煤气厂筹建处工程科长,从1989年至1993年任杭州煤气厂筹建处副主任及杭州管道煤气公司总工程师,1993年2月任杭州管道煤气公司副经理。1998年8月退休。

 

1985年1月13日,是记忆最清晰的日子,来当时杭州煤气公司报到,我是第14位调来杭州煤气厂筹建处参与杭城煤气工程建设的,可以说这是我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开始之日。1968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顶山市参与了煤气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那是我第一次工作和创业。谈起杭州煤气工程建设发展历程,确实有许多值得回忆和大家牢记的往事。

1986年杭州煤气工程进入了建设施工前期准备。组织上安排我担任筹建处工程科科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程前期施工准备工作。真是万事开头难,前期征地工作就进行得很艰难,我们与市房管局(当时管征地的机构)负责人一起和被征地村镇的领导谈了很多次都谈不下来,主要原因是他们一次次地改变上一次谈好的条件;后来我们只好采取了每谈一次都形成纪要双方签字确认,最后步步为营地谈定了456亩土地的征用、565个征地劳动力安置以及一些拆迁问题。紧接着我们通过招标完成了钻探、试桩、三通一平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年底煤气厂厂前区十二项单体工程正式开工。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艰巨性,在今天来看是很难想象的,当时杭州煤气工程启动存在着相当大的建设资金困难问题。为了用好筹建处千方百计争取和多方筹措来的建设资金,节约投资成本,我们工程科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总图分解、针对每个设计方案具体实施,以及提出对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设计不合理方案修改建议等事宜,都进行了每一步、每一项、每一点的系统分析,专业研讨,精打细算,科学选优,认真做好工程各环节的稳步推进工作。

当年来自五湖四海,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新分来的大学生有30多人一起汇聚在工程科搞前期施工工作,这是一支能吃苦耐劳,通力协作,踏实肯干的团队。大家在工作上都很负责人,业务能力强,敢想敢干,不计个人得失,各专业技术骨干在工作实践中不仅能独挡一面敢挑重担,并还大胆放手让年青的大中专学生多做实际工作,搞好传、帮、带。在增设轨道衡、取消粉煤机和焦油加工设备、设置临时变电站与投产配套建设等重要项目上,以及在选择有适合资质的施工队伍方面,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都组织了精细的概算,各分管业务口子都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意和意见,最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各项最佳实施方案。众所周知,基建工程是人、财、物高度流动的地方,往往会出现原始凭证不全的情况,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宗旨,我们在一期工程清理核算中,查出了13笔错帐,追回金额共计292万元,使管煤工程建成投产后,为国家节约了几百万元的投资。

当年,进驻煤气厂筹建工地的搞工程前期工作的生活,真的是一种头顶青天,脚踩大地,风霜雪雨,苦乐相随的体验。现在杭州煤制气厂址周边已热闹和日益繁华起来了,道路也修好做宽阔了,各类大小企业、市场和商店也多了,一幢幢别墅式、多层式农居房拔地面起。而当年我们工程人员先期进驻时,这里只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工作和生活场地只有一排临时工棚,连个简易的厕所都没有,而且交通很不方便,上下班只有一辆旧面包车接送或踏自行车。吃饭要赶三站路去当时的杭州煤气公司北郊场食堂搭伙,上厕所方便对男同志来说还好,室外野地草丛可以解决;而我们几个女同志就惨了,要到离工地一站多路的南北两个村庄的农村茅房去解决。当时经费困难程度真的无法想象,就连雨雪天大家跑工地需要配一双雨靴的钱都没有办法购买,为了将有限的的款项用于保证工程建设和进度,许多事情只能因陋就简。记得当时有人曾与筹建处主任许家福开过玩笑,让他批钱给女同志买个马桶,解决一下如厕难问题。其实大家心里明白,当时筹建处领导正为工程筹款四处为难,所以工作和生活上碰到许多困难,工程科的同志们总是会齐心协力地想办法去克服解决问题,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去找领导。记得当年圆满完成一个项目验收竣工后,我们在工棚聚餐都是用脸盆盛鱼、肉及其他菜肴,用搪瓷大茶杯和大饭碗喝酒搞庆典。能组织大家去一次拱宸桥的大众电影院看场电影,这已经是很奢侈的娱乐活动了。

杭州管道煤气工程建设确实很不容易,今天遍布全城燃气管网,为全市人民输送着更为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支撑着杭城的生活品质。这是燃气人当年艰苦创业留下的基础和如今燃气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骄傲。任何事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个根本要素。管道煤气工程为杭州燃气事业培育一支技术和作风都过硬的职工队伍。管道煤气工程启动开工建设后,最缺的就是人才和建设资金,否则当年筹建处领导不会安排我一位女同志去主持工程科工作,进驻工地负责组织工程一线管理。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虽然从全国各地和本省本市各行各业逐步引进和调来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以及锻炼出了几批从大中专学校分配来的朝气蓬勃的毕业生骨干,但要让管道煤气工程能顺利建成投产供气,仅靠这套基建上留下的队伍,力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开工要求的,人才问题成为管道煤气工程投产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9年至1993年,组织安排我担任筹建处主管工程技术和劳动人事的副主任一职。这一时期杭州管道煤气工程正是从建设后期转入投产供气的初步发展阶段。当时社会上对使用管道煤气需求亦非常迫切,为了让杭州市民能早日用上人工煤气,我们采取了基建和生产准备双管齐下的方法,在工程尚未完工时,便向社会公开招工和继续引进所需人员,对第一批招入的新工人,先期组织他们进行了军训,以加强纪律性培育,然后按工种分别将他们派往上海、南京煤气企业培训。在解决人员招聘引进培训的同时,我们组织力量经过详细地研究认证,从多方因素考虑,科学周密地制定了投产开工方案。确定了试生产工艺路线,将具备80门生产能力的直立炉,先开40门,并控制加煤量,初步形成日产4万立方米的生产规模。为确保安全供气,我们当时还组织了有250人参加的外管网中压干管的空气模拟供气运行操作,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再次清查生产和管网系统是否已具备投产供气条件,二是可以在投产供气前来次大练兵检验一下职工队伍的临战操作能力;果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发现了180C和320C水加水管破裂,初冷塔严重漏水,400C水池隔墙渗漏等问题,这次模拟操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对外供气前工程上所有影响投产供气的隐患问题被暴露出来了,并及时地得到了很好地整改处理。1991年8月25日,全市26.5公里中压干管顺利地置换成功,26日第一批杭城市民用上了俗称“自来火”的人工煤气。(周奇雄文字整理)

上一篇: 职工——企业发展的动力
下一篇: 人工煤气风雨沧桑十五年
© 2011 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66508号-1号
技术支持:蒙特信息·专业构筑品质网站